聚享游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车用动力电池体系、新能源汽车底盘架构等新技术将迸发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12-09
 “全球汽车产业要坚定全面电动化发展信心,持续加强动力电池体系、新型底盘架构、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技术协同突破,推动车能路云一体化发展的典型场景应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持续扩大开放合作,共创循环畅通、互利共赢的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新格局,为全球绿色经济增长、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积极贡献。”12月7日,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  2023年前三季度,

  “全球汽车产业要坚定全面电动化发展信心,持续加强动力电池体系、新型底盘架构、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技术协同突破,推动车能路云一体化发展的典型场景应用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要持续扩大开放合作,共创循环畅通、互利共赢的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新格局,为全球绿色经济增长、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出积极贡献。”12月7日,中国科协主席、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主席万钢在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

聚享游中国科协主席万钢:车用动力电池体系、新能源汽车底盘架构等新技术将迸发(图1)

  2023年前三季度,世界新能源汽车销售再创新高,达到974.6万辆,同比增长38.5%,市场渗透率超过15%。中国保持了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态势,前三季度销售量达627.8万辆,同比增长37.5%,市场渗透率达29.8%。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累计3770多万辆,中国达到2250万辆。

  在万钢看来,新形势下,高效、安全的车用动力电池体系,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底盘架构,以及车、能、路、云融合的智能驾驶系统,组成了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

  在车用动力电池体系上,要加强全固态车用动力电池和新型材料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推动动力电池系统的高比能、高安全、全气候和高效集成技术;加快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近两年来,锂电池材料价格增长较快,今年初价格又回到原来的正常状态,但比2019年高出近2倍。一方面我们要用更节约材料的办法制造新高比能电池,另一方面回收价值链也在增值。所以做好乘用电池回收和再利用系统,对于全系统的动力电池系统低碳化意义重大。”万钢指出。

  在新一代新能源汽车底盘架构上,要研究开发高强度、轻量化、低碳化的底盘框架和制造技术;研究开发动力电池、驱动系统、主动悬架和底盘一体化集成的新型电力电子架构;推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关键部件技术创新。

  在车、能、路、云融合的智能驾驶系统上,要加强车能互动(鼓励私人充电桩使用绿电和波谷用电、支持公共充电站和换电站建设成为储能站、利用V2G发挥充换电平衡电网的作用、利用高速公路周边空地部署光伏发电)、车路融合(为自动驾驶提供超越感知视野的认知智能、加速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技术落地)、以及车云协同。

  此外,万钢强调,构建智能网联基础设施,破解自动驾驶瓶颈制约。“智能化驾驶要克服的一个难点问题,即如何赋能汽车这个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交通工具,把驾驶员在基于交通规则下面的驾驶行为能够赋予汽车。实际上汽车交通是一种博弈,是基于基本交通的博弈。”

  在他看来,一方面我们要建设智能道路基础设施,如5G通信、智慧道路、交通感知、高精地图等数字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加强交通场景的测试实验,建立了仿真测试场景、封闭式试验场景以及开放式试验区域等。同时,我们要探索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车路云协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通过通用和专用的结合、知识引导和数据驱动并重、云端智能和车端智能的协同,逐步实现走向端到端的一体化。

  “换句话说,一方面通过自动驾驶的深度学习,通过汽车的环境感知、行为预测、决策控制,使汽车能够按照交通规则在驾驶;另一方面,通过一些典型场景形成的大模型,赋予汽车小的模型。”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对经济影响程度深,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既是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万钢在绿色低碳,构建氢能交通新通道上也谈及了自己的思考。“我们正在探讨面向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路径,通过提高效能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来达到碳中和目标。未来的经济要增长,可能要依靠可再生能源(绿电)。在这个过程中,氢能自然就成了新的能源来源选择。”

  事实上,作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2022年3月,国家相关部门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对我国氢能产业和应用领域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统计,截至2023年7月,全国共有27个省级行政区制定了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或指聚享游导意见、行动方案)。

  而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氢能应用的先导领域,已成为全球高度关注和争先布局的新兴产业。

  2020年,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聚享游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并于2021年先后批复了京津冀、上海、广东、郑州、河北五个城市群,启动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工作。

  在示范政策支持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18197辆,仅次于韩国的3.4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累计建成加氢站417座,位居全球首位,相比2022年底增加63座。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燃料电池汽车以商用车为主,商用车是目前在交通能源当中减碳的重点。《汽车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指出,经测算,目前汽车运行面临较大碳减排压力,商用车是目前主要排放源。2022年,我国由汽车运行造成的碳排放在全社会碳排放中占比约8%,在交通碳排放中占比约80%。其中保有量占比仅约11%的商用车,碳排放量占比达到约55%。

  “氢能产业目前的难点还是在氢能的运输上,输氢费用仍是一个重要的成本。从目前制氢角度上看,在产生地制氢,电费可以达到0.15元/度左右,制氢成本低于15元/公斤。怎样降低其运输成本,使其达到出口价在30元/公斤这个平衡点以下,是当前的难点。”万钢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多条输氢管道,有些已经超过了百公里及以上,未来要推动建设规模化氢能产业,形成长距离管道运输的“主动脉”和短距离输送的“毛细血管”相结合的氢能供给体系,就可以降低氢气的运输成本,形成“西氢东用”的氢能源配置格局。

  万钢建议道,要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城市群为契机,着力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核心技术创新,联通“氢能高速”,推动跨区域规模运营;合理布局和建设氢能设施,构建“氢能走廊”,形成具有综合性、规模化的氢能交通重大示范工程。

  “第一,联通‘两纵四横’,目前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的5大城市群和41座城市基本上分布在东部、东南部,如果把它连起来可以贯穿京沪、京鲁的高速公路。还有一些横向的可以打造跨区域的高速公路综合示范线,支撑氢燃料电池跨区域规模化运行;第二,构建‘氢能走廊’,沿着高速布局加氢设施,因地制宜制氢、建设输氢管道;第三,慢慢形成‘就地制备’+‘西氢东用’的氢资源配置格局。在运行过程中要有规划布局和相应的技术支撑,从这个角度上,逐步向西和向北突破,就可以逐步推进全域新能源,特别是在商用车上的使用。”万钢表示。

  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多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