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聚享游再生能源进入大规模跃升新阶段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02-23
 聚享游聚享游2022年,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装机总量历史性超过全国煤电装机,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据国家能源局预计,到2025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全社会新增的用电量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将超过80%。  青藏高原上,德令哈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里,又有70万千瓦的光伏装机并网发电。  腾格里沙漠旁,60台刚投产的风电

  聚享游聚享游2022年,随着能源革命深入推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新突破,装机总量历史性超过全国煤电装机,进入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据国家能源局预计,到2025年,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在全社会新增的用电量中,可再生能源电量将超过80%。

  青藏高原上,德令哈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里,又有70万千瓦的光伏装机并网发电。

  腾格里沙漠旁,60台刚投产的风电机组在早春的料峭里开始迎风旋转,每转一圈,就能发出480度电。

  记者了解到,2022年,全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年新增装机再创历史新高,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成为我国新增电力装机的主体。截至2022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了12.13亿千瓦,超过全国煤电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年发电量27000多亿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相当于欧盟2021年全年用电量。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易跃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均已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0%。2022年,在全球可再生能源减排二氧化碳中,由中国制造的装备贡献度超过了40%。我国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呈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市场活力充分释放,产业发展领跑全球,已经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据易跃春介绍,目前我国正在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黄河上游、河西走廊、黄河“几”字湾、新疆等七大陆上新能源基地,藏东南、川滇黔桂两大水风光综合基地和海上风电基地集群,以期全力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彭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解决能源安全问题,要贯彻“先立后破”的总方针,协调好能源安全保供与“双碳”目标的关系,“一立”新能源快速发展,以基地式集约化开发为主体,协同推进分布式新能源;“二立”调节性煤电适度发展和煤电的灵活性改造,立足以煤电为主的基本国情,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发挥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压舱石作用;“三立”水电和抽水蓄能的储能调节功能,推动水电扩机和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抽水蓄能发展;“四立”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以能源革命倒逼能源相关产业转型,拉投资稳增长。

  对于集约化开发,彭程表示,首先,沙漠、戈壁、荒漠风光基地开发开创了政府主导规划,以电力央企为主力,基地式集约开发的新局。在他看来,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呈现集群特点,鼓励千万千瓦级规划建设、一体化主体牵头投运,提倡基地与调节电源、外送通道,“三位一体”同步建成投产。基地式集约化开发模式正处在积极探索形成阶段,并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开发的重要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宗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新发展要求、提供了新发展机遇。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能源是关键领域和主战场,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主力军”和“先锋队”,可再生能源将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并逐步走向存量替代。

  新形势下水电如何发展?张宗亮建议,一方面做大增量,积极推动金沙江龙盘等流域龙头水库和战略性工程建设,提升流域整体调节能力和综合效益,同时积极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另一方面用好存量,通过水电扩机、增容改造、建设混合式抽水蓄能、增加库容等方式进一步挖掘水电调节潜力,实现优化升级;同时,充分发挥水电灵活调节能力,在全国主要流域推动水风光一体化创新发展,提升水风光可再生能源整体开发规模、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张宗亮认为应围绕提升建设和投产规模、拓展场景应用、推动多元化发展格局、完善产业体系等方面继续大力推动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储能网:xxx(署名)”,除与中国储能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储能网)”的作品,均转载与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但并不代表中国储能网赞同其观点、立场或证实其描述。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版权问题与本网无关。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以及引用的图片(或配图)内容仅供参考,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