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多丽:基于互信的德中可再生能源合作潜能聚享游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2-07-19
 编者按: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于7月12日举办“世界能源变局与中德合作新动力”国际论坛。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俄乌冲突下的世界能源发展前景、中德应对能源危机的策略展开务实研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副校长费多丽(Doris Fischer)就德国和中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现状对比,以及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作发言。  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如果全世界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碳排放量与美国、德国

  编者按: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于7月12日举办“世界能源变局与中德合作新动力”国际论坛。来自中德两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俄乌冲突下的世界能源发展前景、中德应对能源危机的策略展开务实研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副校长费多丽(Doris Fischer)就德国和中国能源转型和能源安全现状对比,以及两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前景作发言。

  据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如果全世界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碳排放量与美国、德国或中国的指标保持一致,则分别需要高<a href="http://tztcjzw.com" target="_blank" targ            聚享游et=_blank>聚享游达五个、三个和两个以上的地球资源才能满足如此高的需求,届时地球将不堪重负。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述几个国家的碳排放标准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可持续性仍有待改进,气候行动和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从数据上看,虽然德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与中国相比都相去甚远,但德国GDP在全球的占比远远超过其国土面积和人口在全球的占比。中国GDP在全球占比相较其他国家来说已经接近其人口在全球的占比,且高于其国土面积在全球的占比。从能源消耗上看,德国较为依赖石油和煤炭资源,同样中国的能源消费也仍以煤炭资源为主。但在新能源领域,近年来中国的太阳能和风能使用程度以及对可再生能源的投入都比较高,而德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入并不大。从这些层面来看,德国和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都面临各自的问题。

  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和俄乌冲突迫使德国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德国获益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并认为能源资源和其他商品一样可以在全球市场上进行流通和交易。因此,虽然德国认识到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但在制定能源政策过程中没有意识到部分能源进口将会对能源安全造成影响,并将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过程中的过渡资源,导致德国的天然气供给严重依赖于俄罗斯进口,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叠加疫情蔓延和俄乌冲突等事件也影响到德国能源发展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由于德国能源转型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对天然气在工业生产及生活取暖等领域的使用情况关注较少,也导致德国能源政策对天然气短缺应对不足,天然气行业的减排和转型仍有待提升。新能源供给也成为德国新一届政府重点关注的议题。

  相比较而言,中国在能源安全方面更具有前瞻性,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能源安全的保障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现在也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和煤炭进口国。以石油政策为例,在保持石油外贸政策开放和灵活的同时,为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市场,中国能源政策采取进口多元化的战略,同时逐步增加国内能源供给,并出台多种保障措施以确保国内能源供应安全。

  近年来,石油、天然气市场的不稳定已经使欧盟、亚洲等地区意识到寻找能源替代品的紧迫性,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治意愿也显著上升,未来的政策设计和资金都有可能向可再生能源倾斜。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也使得可再生能源投资变得更具吸引力。但我们也应看到,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衡,就德国来说,国内资源不足,无法实现可再生能源的自给自足。而2020年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赖度分别在70%和40%以上,也急需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推进能源可持续安全发展。

  基于现实因素和两国的实际需要,德中两国在能源领域拥有共同的目标,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方面的合作潜力较大。两国应当加强互信、稳固伙伴关系,制定两国能源合作的政策支持体系,尽可能减少能源资源问题政治化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并着眼于推动在制度转型和技术研发领域的国际合作,从而帮助双方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逐步实现碳中和目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