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 绿色低碳聚享游建筑成果④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2-08-05
 截至目前,上海通过绿色建筑施工图专项审查并达到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建筑规模达到3.05亿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全球最高绿色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和全国最大体量绿色建筑——国家会展中心均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为超高层和大体量会展类绿色建筑实践提供了样板;推进超低能耗建筑面积约500万平米,全国建筑面积最大的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在临港落地开工。“十三五”期间,推进可再生能源

  截至目前,上海通过绿色建筑施工图专项审查并达到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建筑规模达到3.05亿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全球最高绿色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和全国最大体量绿色建筑——国家会展中心均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运行标识,为超高层和大体量会展类绿色建筑实践提供了样板;推进超低能耗建筑面积约500万平米,全国建筑面积最大的超低能耗建筑项目在临港落地开工。“十三五”期间,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713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1270平方米。

【“双碳”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 绿色低碳聚享游建筑成果④(图1)

  功能:建筑分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会议中心综合体(包含会议中心、剧院、数字图书馆、科学展示馆)和99.9m酒店双塔综合体(包含酒店、酒店式公寓及配套商业)。

  项目定位成为顶科社区和周边区块重要城市节点,进行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打造低能耗低碳排的高品质建筑,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响应上海市2021年节能减排降碳重点工作中“强化建筑节能,持续提升建筑能效水平”的任务。

【“双碳”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 绿色低碳聚享游建筑成果④(图2)

  以被动优先,主动控制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酒店和会展沿轴线拉开,连接部分设置为架空连廊,保持人行区域良好的风环境。

  酒店布局位于地块南侧,裙房设计为南向退台式,顺应夏季主导风向,将环境风顺着梯台方向引导,减少场地风速过大或出现旋涡区等情况。

  通过室外风环境优化设计,微调建筑形体及布局,保证1.5m处行人可感知风环境区域的人体舒适度。

【“双碳”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 绿色低碳聚享游建筑成果④(图3)

  立面设置遮阳,南向、东向、西向设置不同的尺寸的水平遮阳。塔楼酒店客房外立面顺应建筑造型设计,在满足室内采光的基础上合理设置外遮阳,减少室内空调能耗;裙房每层设置大挑檐,将外遮阳节能构件与屋顶空间复合化设计,在增加屋顶绿化面积的同时,利用挑檐做外遮阳,达到降低建筑表面辐射,减少能耗的效果。

【“双碳”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 绿色低碳聚享游建筑成果④(图4)

  结合房间不同功能进行建筑外立面虚实比例设计,由于裙房进深较深,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较不利,因此设计了结合天窗的采光中庭优化设计方案,提升了大进深聚享游空间内区的采光。

【“双碳”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 绿色低碳聚享游建筑成果④(图5)

  从方案阶段开始对建筑风环境进行推敲模拟,通过建筑表面风压,确定利于室外风顺利进入室内的开窗位置。并结合立面造型,酒店每一间客房至少设置一扇开启窗,从而满足室内换气次数的需求。

【“双碳”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 绿色低碳聚享游建筑成果④(图6)

  采用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三玻两腔玻璃等措施,提高了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热损失,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气候适应性。

  项目在节点设计上打破常规做法,运用防水透汽膜、防水隔汽膜对关键节点进行创新设计,尽可能阻断热桥并提高围护结构整体的气密性和水密性,预期实现建筑气密性符合室内外正负压差50Pa下,换气次数每小时不超过1次,从而减少渗漏损失。

【“双碳”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 绿色低碳聚享游建筑成果④(图7)

  项目结合建筑整体造型,利用BIM辅助设计进行太阳能光伏板建筑一体化设计,达到建筑美学与科学技术的高度统一。将太阳能光伏设置在北侧会展的金属屋面和南侧酒店裙房的采光中庭屋顶上。

  采光顶玻璃为三玻两腔钢化超白玻璃,电池芯片位于外侧的双玻夹片中,可有效吸收太阳辐射得热,起到隔热作用。

  通俗来讲,超低能耗建筑就是把房子盖成了一个保温杯,利用被动式技术大幅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冬天保暖,夏天聚享游隔热。在此基础上,通过主动技术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的建筑。其供暖、空调、照明、生活热水、电梯能耗水平较2016年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降低50%以上。

  原标题:《【“双碳”工作】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设计 绿色低碳建筑成果④》